出生于羅馬尼亞的指揮家謝爾蓋·切利比達奇,1936年在德國柏林音樂學院學習音樂,他在那里師從海因茨·泰森(Heinz·Thiessen)、科特·托馬斯、弗里茨·斯坦因(Fritz·Stein)。
1945年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此時的切利比達奇剛從音樂學院畢業,年僅33歲,他將柏林愛樂保持在一流水準,還大大地擴充柏林愛樂的演出曲目,讓樂團走出傳統曲目的圈子,其間,切利比達奇留下了少量錄音。1996年,這位二十世紀著名的指揮大師在巴黎附近的匹斯維爾區埃松河畔拉納維爾去世。
切利比達奇的指揮特色有人認為,這是他受“玄”學的影響,他最擅長的曲目是布魯克納、勃拉姆斯、貝多芬等音樂家的作品。切利比達克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極端性,他會極端地一次次反復嚴酷地排練他的樂團,以追求他所要的最理想音色。當然,他這一生中,對他這種極端解讀的抨擊從未停息過,所幸是,到他白發蒼蒼時,終有越來越多人體會到了這種極端的價值,于是,它們才成為了財富。
無獨有偶,韓國的NEOVOX線材設計師也是一位狂熱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他經常不間斷的一遍又一遍的聆聽各種古典音樂,甚至乎把他所有的產品均以不同的古典音樂指揮家作曲家來命名。
我手上這根NEOVOX指揮家系列的喇叭線就是以CELIBIDACHE切利比達奇來命名的。粗壯的黑色線身十分有分量,純銅導體擁有NEOVOX尼奧研發的Air Laser空氣結構技術、TETMF消除磁場技術,OCC鍍銠Y插線身上套有抑制諧振的避震環,整體外觀中規中矩卻又無時無刻的體現著韓國的精細工藝。對音樂表現不造作、無音染、完美傳輸是NEOVOX尼奧的設計信條。
空間打開音樂細節才豐富——NEOVOX
既然NEOVOX“指揮家”喇叭線是以CELIBIDACHE切利比達奇來命名的,那我就以這張米開朗杰里鋼琴演奏,切利比達奇指揮瑞典廣播交響、Arkadia Records出品的鋼琴協奏曲來做測試。
把它接上系統,就能察覺NEOVOX尼奧指揮家喇叭線,富有朝氣和活力的聲音,播放音樂聲場開闊而且透明。它不太像我們對傳統銅線聲底的印象,沒有那種很厚很濃郁強烈的音樂味,卻是以另一種輕松手法把人帶進音樂里。
坐在那里聽,就感覺前面有一個現場一樣,舞臺不僅可以往左右打開,還有深度的推展,音樂的層次和分離都很好,音樂畫面是一片清晰。你很難讓一個沒有空間感的系統去體現什么細節,音樂都擠在中間,哪來的細節可言,所以聲場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指揮家”對細節的表現也讓我很滿意。鋼琴圓潤委婉而富有光澤度,就連泛音都十分的優秀,第二首去到3”12時,舞臺下發出的一點敲擊噪音都十分清楚的聽到。
第六曲羅伯特·舒曼鋼琴協奏曲開篇小提琴和鋼琴位置分布清晰。雖然是作為協作的多把小提琴,但音樂的表現也是十分動人,緩時候表現的悠揚流暢,高潮時的擦弓又體現的飽滿有力。
不造作的音色自——NEOVOX
其實我個人并不太喜歡切利比達奇的指揮風格,總覺得他的指揮表現的很慢,總給人一種昏昏沉沉的感覺,但又不得不嘆服他對樂隊和樂章的把握。這張黃標出品,切利比達奇指揮演奏的德彪西作品,切利比達奇一改以往的慢、空靈的指揮風格,整體樂章跳躍的詩篇給人畫面感十足。各個高低音階流暢自然,沒有去過分的渲染什么十分真實。小號和小提琴配合引出小軍鼓,回旋注入大定音鼓高潮。NEOVOX應付的氣定神閑毫無難度,動態不但收放自如,低頻的下潛也十分扎實。豐沛飽滿的能量,但是結構更清晰,細節紋理更清楚。
我不知道該把NEOVOX歸類于什么風格的線,因為它既有銅線的暖,但又沒有一般銅線過分的厚和濃郁。高頻和細節表現的也很豐富干凈而透明,沒有刻意的去渲染某一頻段的表現。整體音色流暢自然能讓音樂顯出活生氣息,讓人不止聽到音樂,還能感受到音樂,卷入音樂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