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知識面的普及,有越來越多人了解到,聲音好不好聽,原來跟聽音環(huán)境的聲學條件有很大的關系。環(huán)境會影響聲音,也就是會讓音響播放出來的聲音不好聽,已經在一些人心中,像真理一樣扎根了。也許在一些人眼里是扎根,在我眼里卻是扎刺。所以,我希望能夠幫一些人把這一根刺拔出來,解放他們。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有的朋友,有專門去找一些國內頂級的聲學設計團隊去幫他的視聽室做聲學設計處理,在做完聲學處理后,對方也提供了聲學報告,并且告之我朋友,聲學報告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就拍拍屁股走了。但問題就來了,我們去聽過的每一個人,都沒有人說這是好聽的,相反,我們覺得更爛了。到最后,我的朋友把聲學處理的材料都卸下來,回歸到最初的模樣。他告訴我們,聲學是有用的,但你永遠不知道他是讓聲音變好,還是把聲音變爛。
如果聲學處理做的好,的確能讓我們的音響系統聽起來更加舒適,那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聲學處理做的不好,那就是既花了錢,又得不到好的效果,純屬自討苦吃了。
聲學處理,看不到,摸不著,只能通過聽來判斷。那么誰是裁判呢?聲學報告。也就是在聲學處理前后,聲學處理團隊會過來,然后用他們自己的測試儀器來檢測房間的聲音,然后生成一系列的報告給消費者看,告訴消費者,處理前是怎樣的報告,哪里不好;處理后又是怎么樣的報告,到底有多好。然后消費者驗收付錢,他們收錢走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么不對,但是只要仔細想想,即可知道聲學處理團隊在干什么事。
其實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讓我們的聲音變得更好,準確的說就是,從來沒有考慮過,讓我們的音響系統,在這一個環(huán)境里,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因為他們從頭到尾就忽略了我們的音響系統。他們從頭到尾就在檢測自己系統發(fā)出來的聲音,然后告訴你聲音是對的。他們居然還敢說只要這個聲學報告是好的,任何系統在這個環(huán)境播放都是好聽的。這算是我聽過的最大的一個謊言,并且完完全全的置消費者于不顧。
我舉個例子,全世界,最頂級的錄音棚,聲學可以說完美吧?器材也可以說完美吧?有沒有可能,讓任何歌手在在這一個錄音棚里,不再做任何改變,都能唱出他們最滿意的效果?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為每一位歌手的聲音都不一樣。所以就算是最頂級的錄音棚里面的聲學材料也需要因應不同的歌手,及不同的樂器去做適當的調整。
那么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想象的到,聲學處理的設計團隊如果從頭到尾都不了解我們音響系統的聲音(就像不同歌手)。他怎么有可能會讓我們的音響系統在該視聽室中發(fā)揮出更完美的效果?想請問一下聲學處理的專業(yè)團隊,消費者花錢雇你們來做聲學處理,是為了讓你們自己的器材在消費者的視聽室中表現出完美狀態(tài),還是雇你們來讓消費者的音響系統在表現出完美狀態(tài)?你的測試曲線很完美,關消費者什么事?這跟欺騙消費者有什么不一樣?
最后我只想說,聲學處理,本身并沒有錯。錯的是那一群唯利是圖的聲學設計商人罷了。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可以知道一些聲學設計團隊的內部運作,并且知道他們的一些營銷手段。他們從頭到尾都不會講,應當如何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音響系統做分析,然后再做出精準的科學的聲學處理設計方案。而是赤裸裸的在傳達,如何將聲學做為更好銷售音響的道具。試問這樣的聲學團隊為我們的試聽室設計,能設計出個什么東西來?
我給大家再舉個例子。
聲學處理的團隊,除了負責處理,他們還負責外觀設計,也就是所有的聲學材料都由他們定制,然后掛上我們的試聽室,他的聲學處理就算是做好了。咋一看,也沒什么不對,因為這個材料需要對比。現在許多的聲學處理團隊會提供各種案例給消費者選擇,選定某個方案后就開始設計,所以就肯定會有重樣的可能性。我就親眼目睹過,兩個不同的環(huán)境,長寬高的比例完全不一樣,但是聲學材料的布置是一模一樣的。說的簡單直白點,就是拿著一個案例往不同的試聽室去導入罷了,談何設計?談何處理?只要長寬高有一個尺寸改變,那么聲音就可能會改變,在長寬高都不符合的情況下,我們居然能夠發(fā)現他們用同一個模式去做聲學處理,這到底是我們試聽室的聲學處理,還是別人家的?兩個就肯定有一個是錯的。但是如果沒有對比,聲學團隊永遠都說你的是對的...
為什么我能夠如此有理由的懷疑并且肯定有一部分聲學團隊在搞忽悠,因為我自己就被忽悠過。我也是廣大影音經銷商其中的一份子,聲學團隊告訴我們一大批經銷商,必須得做一個高大上的聲學處理過的試聽室,讓你的客戶看到,你是專業(yè)的,聲學是輔助你銷售音響,提升利潤的重要道具。沒錯,我一直認為聲學能夠幫助我,幫助客戶獲得更棒的聽音效果。但是,一次,兩次,三次,N次過后,我發(fā)現聽音效果真的并沒有帶來多大的提升。到后來我才意識到,所謂的聲學測試報告其實是可以任意修改的,也就是這個聲學做的好與不好,最終檢測的報告都是可以通過的。而且我曾經遇到一件同樣讓我失望的事,就是我?guī)涂蛻糇鐾曷晫W處理后,發(fā)現其中有一些材料有問題,反饋給聲學團隊后,他們非但沒有幫我解決問題,而是告訴我稍微處理下交給客戶即可,已經跟客戶約好安裝日期,我只能裝上去,一開始還沒有什么問題,但不久后,問題就來了,聲學掛件的表面開始變色,掉漆,而且有非常明顯的共振聲音,我最終給客戶罵了個狗血淋頭,我也因此丟失了一個大客戶。因此,我決定放棄為客戶推薦聲學處理,用自己那一點點經驗,盡量配合裝飾公司,為客戶解決一些能夠簡單的處理的聲學問題,再結合自己的三軸調試技術,讓客戶獲得最棒的聽音效果。在放棄采用聲學團隊的方案后,往后的案例中,效果是不降反升。這是多么大的一個諷刺。
我知道大家都想獲得更好的聲音,但是做為消費者,必須擦亮眼睛,因為當你選錯了之后,后悔已經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有能力,為消費者著想的團隊一定會逐漸浮出水面,但是今天絕大多數的聲學團隊是讓人失望的。所以我的建議是。找聲學處理的公司 需先多了解他們對音響系統了理解度 (省事的方式也可以認準帶有三軸標識的店鋪了解)。只有真正的了解你的需求跟音響系統的聲學團隊,才有可能為你的音響系統設計出一個適合的聲學空間(就像錄音師在錄音時因應每個歌手不同的特質,適當的調整錄音室里的吸音系數及擺設位置)。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當你走進一家號稱聲學設計公司時,只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在CD架上他放了多少張CD,有多少張是打開的?有多少張是沒開封的?音樂風格種類有那些?是不是只有一些口水歌?還是古典,爵士,口水歌,各式各樣的音樂?為什么我會這么說?是因為如果他本身不用音響聽音樂,那怎么可能懂你的音響系統?如果他只聽口水歌?那又怎么會懂極高頻的泛音應該會是怎么樣的好聽!極低頻的是如何觸動人心的!是不是這樣呢!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現在正想買音響或是未來可能買音響的消費者,可以更容易的買到好的聲音效果,而不應該是花了錢,耳朵缺得不到應該有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