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劇院在外觀、定位、運營方面等對未來都做出了相應的轉型方向:1、進一步明確經營定位以演出為主,電影、會議為輔;2、深入探索演出類型的市場定位,改變場地出租的單一運營模式,嘗試聯合主辦分賬、聯合開發原創劇目;3、挖潛劇院陣地廣告資源,開發劇場冠名空間,實現北京劇院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改造后的北京劇院門口
北京劇院隸屬北京北辰實業集團,劇院建筑面積9387平方米,前廣場有1500平米的免費停車場,是京北地區集演出、會展、會議、電影為一體的綜合性劇場。此番經過三個多月的改造,現已全部對外開放。本月5號,北京劇院的副總經理任必超接受了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的采訪,就北京劇院未來的發展規劃作了一番探究。
任必超說:“北辰集團“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將文化產業作為重點培育業務,而北京劇院作為北辰集團為數不多的文化企業,顯然成為了北辰文化發展的排頭兵,同時,由于北京劇院位于北四環亞奧商圈,交通便利,地處商務、旅游人員匯集區。這次改造也是為打造北辰集團的文化名片,塑造京北地區綜合性演出殿堂做好充分準備。”
外觀轉型:由陳舊劇場一躍變身為現代典雅的藝術殿堂
改造后,北京劇院在外觀上與原來的劇院在明亮程度、大廳改造、前廣場修整、劇場座椅等公共區域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走進北京劇院,就會看到明亮的大廳,舒適的咖啡休憩區,以及劇場內部紅砂巖打造的波紋墻壁,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輕松的氣氛。劇院裝修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北京市市花——月季花,寓意北京劇院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劇院內部選用明快的中國紅、典雅黃,并采用簡練的材質組合而成,既保留了地域文化傳統,又展現了劇院文化的藝術氛圍和時代感。
改造后的劇院大劇場
任必超說:“此次劇院的改造除了對于公共區域的改造以外,對劇場內部的結構也進行了重新調整,現在劇院有2個劇場和3個放映廳,一廳為大劇場,由原來的930個座位改變為900個座位,犧牲30個座位數是出于解決觀演舒適度和安全疏散的考慮,同時劇院座椅都是根據人體工學專門定制;另外還有專門為脫口秀、小型實驗劇制作的小劇場,可容納144人,舞臺和座位都是經過專業技術人員調整,讓演員與觀眾有更好的互動;三號廳是電影放映廳,座位數是40人,一號二號為VIP電影放映廳分別可容納31人。”當我問到為什么會進行這些地方的改造時,任必超說:“面對如此競爭的演出市場,這些轉變能夠更好的提供給觀眾良好的觀演體驗,觀眾也會更愿意在這里欣賞更多的演出。對于一個演出場館來說,一部好的劇目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觀演體驗,觀眾也很難再次走進劇場。”
運營轉型:以演出為主,會議、電影為輔
北京劇院開啟新運營模式——尋求國內外優秀劇目聯合主辦與展演;關注自主劇目、原創版權的開發;打造一系列演出季和戲劇節等。
北京劇院在行業內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2015年北京劇院接待觀眾60余萬人次,同時承接各類品牌演出,包括開心麻花的爆笑劇目《夏洛特煩惱》,曹禺經典話劇《原野》等,同時與去年年底成為《北京市劇院運營服務平臺》的指定劇場,為北部地區的百姓帶來了多種多樣的價格實惠的演出盛宴。
改造后的北京劇院還將招募大、小劇場的冠名商,衍生品多功能區開辦沙龍,以及陣地廣告的拓展,同時劇院的二樓將豎起一塊近30平的高清顯示屏用于演出劇目宣傳推廣等。劇院力求多元化的運營模式,極大地提高劇場本身的藝術屬性。北京劇院此次改造還設置了咖啡區,衍生品多功能區,觀眾休閑區等演出周邊設施,充分實現劇場多元化運營。
改造后的小劇場
其次在場地租賃的演出方選擇上,劇院并沒有很多限制,劇院將樂于嘗試各種多元演出劇種,滿足各類觀眾的自身需求,聊到原因時,任必超有著自己的一套打算,他告訴我們,劇院轉型期間,他們也正在嘗試摸索,他們的本質想法只想把最優秀的演出帶給觀眾。劇院位置周圍主要受眾以商務人士和旅游人士居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普遍的薪資和素質普遍偏高,這些都是極有利的市場基礎,敢于嘗試是對每個群體的負責。
后來我們也從任必超那兒了解到了他更從深層次的想法,北京劇院未來還將會嘗試以奧運和京味文化為主題的自制劇。所謂的版權意識,目的也只有一個:選擇優秀的劇目呈現給觀眾,讓觀眾有更好的觀演體驗,打造專屬于北京劇院的文化標簽。任必超告訴我們,北京劇院的此次改造,也代表劇院的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市場挑戰,同時目的性更明確,不僅從定位上更加滿足多種人群的需要,也將更好的服務于國內外的優秀演出團隊,為北京的戲劇觀眾爭取到最優秀的演出。
改造后北京劇院外觀1
改造后北京劇院外觀2
改造后北京劇院大廳
改造后北京劇院二樓1
改造后北京劇院二樓2
改造后北京劇院貴賓室
改造后北京劇院1廳、2廳
改造后北京劇院3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