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為期5天的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落下帷幕。
5天來,深圳文博會游人如織,活動紛呈,簽約不斷。本屆文博會實質性成交2032.014億元,比上屆增長23.42%;其中,出口交易金額176.972億元,同比增長7.35%;總參觀人數達587.085萬人次,同比增加12.08%。
再現“滿堂紅”,各放異彩
一把刻刀就能將一塊枯樹根化腐朽為神奇。深圳文博會的江西省鷹潭市展位上,中國根藝美術大師宋智勇的根雕技藝,讓觀眾嘖嘖贊嘆。
木雕,是鷹潭市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拔牟⿻希顣充N的是這種雕花樟木的‘女兒箱’。今年我們運了幾個集裝箱。”鷹潭市展團負責人徐衛華說,幾年來,正是通過文博會,讓這種鷹潭姑娘的傳統嫁妝走向了世界,成為鷹潭的城市名片。
小到傳統工藝品,大到文化創意項目,在文博會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江西贛州簽約5個重大文化項目,總投資約76.5億元,其中包含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第四代高科技主題公園——復興之路文化科技主題園;山東濟寧攜中國第一個國際文化慢城——曲阜文化國際慢城等78個項目來深招商,有20個項目達成簽約合作;河北有54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簽約,總金額達1044億元。
在本屆文博會重點項目招商推介合作簽約儀式上,云南、新疆、西藏、天津、四川等地以及中國郵政集團集中推介了各自的優秀文化產業項目,簽約的招商合作項目共計36個,簽約金額共約140億元。
從首屆1個分會場、700家展商、交易額356.9億元、觀眾不到50萬人,成長到如今66個分會場、2297家展商、587.085萬人次觀眾,文博會已經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
技術資本驅動,業態創新
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文化創客館,占地2660平方米,設置創客成果、創客嘉年華等五大展區,70多家個人創客、團隊、孵化器參展。
深圳龍崗區擁有13個分會場,農業、電商……業態多元、亮點頻出,成為文博會產業融合的縮影。
此外,文化與金融的跨界融合也備受關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文化四板”在文博會上展出;文化與金融合作發展推進會上,廣東23家文化、金融單位達成合作授信協議;新三板文化企業高峰論壇舉行。
在金融資本和市場的助推下,中國文化產業駛入了快車道。2015年,共有100多家文化企業登陸新三板,其中影視公司居多。截至2016年5月9日,新三板近200家文化企業合計市值接近600億元,總資產約為250億元。
“深圳的文化產業一開始沒有就文化論文化,而是主動將文化和其他業態嫁接,找到了一種成功的發展模式——‘文化+’。”國務院參事王京生認為。
突出“一帶一路”,文化交融
文博會國際范兒越來越濃。參展本屆文博會的海外機構達到了115家,比上屆增加了37%,海外展區面積占比超過20%,在7500平方米的“一帶一路”展館中,一個個“方格子”展位緊緊相連,參展沿線國家數量從15個增加到35個。
作為“一帶一路”館最大的展館之一,俄羅斯館非常引人注目。本屆文博會展團組織100多個民族的文化、藝術項目及3D項目參展。
“我們來文博會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大家了解老撾這個古老的國度!崩蠐胝刮簧,負責人葉子以手繪的漫畫向觀眾推介老撾的旅游資源。他介紹,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這是老撾第二次參加文博會,展團還帶來了傳統手工藝品、草藥、咖啡等具有當地特色的產品。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的核心,文化走出去是第一步。”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論壇上,藝術品鑒證備案系統研發與數據庫建設等30個文化項目簽約落戶深圳;“一帶一路”文化發展智庫成立,20名專家受聘。
本屆文博會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98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9500名海外采購商參展;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額為137.377億元,占文博會出口總額的77.63%,比上屆增長34.89%。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表示,本屆文博會體現了“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辦展水平,體現了“質量型內涵式”的辦展思路!跋M钲诟鲄^、各文化企業利用文博會這個國家級平臺,加強與國內外展商的交流和合作,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