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政策調控下,“真人秀節目該往何處去”引發了業界和觀眾的共同關注。如何打破當前真人秀節目“引進為王”“明星制勝”“娛樂致死”的盛行模式,走出國產真人秀節目的路子,已成為真人秀節目制作方無法回避的議題。
離開引進模式行不行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各衛視頻道正式引進12檔韓國版權節目,占引進節目總數的48%。記者也注意到,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各大衛視上檔的20余個綜藝節目中,過半數是從韓國引進。也正因此,如今活躍在熒屏上的綜藝節目,被觀眾戲稱帶著濃濃的“泡菜味兒”。
《咱們穿越吧》劇照
在中國引進速度快、本土創新能力偏弱的情況下,有業界專家指出,韓國綜藝類節目等研發已經“跟不上”中國的購買節奏。一個直接例證就是如今甚至出現了需要提前預訂三大韓國電視臺綜藝節目版權的情況。
“泡菜味兒”只是近幾年來國內綜藝節目版權引進大戰的縮影。雖然早在兩年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就曾提出要“改變對引進節目模式的依賴心理,提高原創節目比重,對引進境外節目模式節目將嚴格管理和調控”。
實際上,在業內人士看來,模仿和引進海外模式,是中國電視節目發展的必經階段。從世界范圍來看,這也是“后發”國家的普遍做法。然而在“引進模式”之后,國內電視節目該如何選擇前行方向?
近日,由世熙傳媒與韓國聯合研發的一檔歷史體驗真人秀節目《咱們穿越吧》在四川衛視播出后很快引起了業界的關注。這個由中韓合作的綜藝節目,為真人秀節目未來的制作模式提供了一種方向——在不依賴引進模式之后,聯合制作模式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咱們穿越吧》實際上是以韓國綜藝節目《時間探險隊》的模式為藍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本土化改造。節目中充分表現了中國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借用“穿越”的娛樂外殼,將文化、典故、歷史風貌等知識融入節目,逐一為觀眾介紹了石器時代的生活、唐詩的華彩風韻、宋代的活字印刷業、清末的“湖廣填四川”等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咱們穿越吧》的節目模式仍屬引進,但在引進之外進行的完全本土化的拓展,成為業界最感興趣的一環。為此,世熙傳媒總裁劉熙晨認為,引進節目只是中國電視工業發展的第一個環節,真正的發展還要靠中國電視人的自主創新。
據節目制作方介紹,《咱們穿越吧》節目的第一次錄制以韓國團隊為主,第二次錄制則以韓國團隊為輔,之后皆由中國團隊為主導。這似乎也在印證著業內所分析的,中國綜藝節目要經歷從“抄——引進——共同研發——借鑒——原創”的過程。
離開大明星行不行
“限真令”指出,真人秀節目要避免過度明星化,提高普通群眾參與真人秀節目的人數比例。要摒棄“靠明星博收視”,糾正單純依賴明星的傾向,不能把節目變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場所,不能助長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風氣。
近日湖南衛視播出的《偶像來了》這檔豪華陣容的明星真人秀,雖然有諸如林青霞這樣的大明星坐鎮,然而從節目反響來看,觀眾并不買賬。而浙江衛視此前制作的“素人版”真人秀《全能極限王》,全套普通群眾陣容,卻在播出后贏得了不俗的收視。
《全能極限王》制片人陳佃表示:“現在有些人會有一個誤區,認為真人秀節目有大明星撐著就行,其實不然。我們這檔有素人參加的真人秀節目同樣能吸引到不少粉絲,參賽者來自各行各業,觀眾能在觀看的過程中聯想到自己,平常人的情感最能打動老百姓。”
與衛視真人秀拼明星相比,視頻網站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素人真人秀作為自制節目的突破點。對此,劉熙晨表示:“好的節目不一定在于明星有多大,而是在于通過什么樣的節目內容設置,引發觀眾內心的共鳴。”離開大明星,真人秀節目就不好看了嗎?
其實,看過《咱們穿越吧》幾期節目的觀眾會發現,包括導演張國立以及演員宋小寶、沈騰、張涵予、黃小蕾等,都是首次參與真人秀節目。并且與過往的明星真人秀節目不同的是,幾位演員的使命并非依靠知名度一味娛樂觀眾,而是通過演員的親身體驗,令觀眾在每一期節目中隨同“真人”一起真切地感受歷史,品味過去時代的文化韻味。
知識與趣味兼顧行不行
針對目前多數真人秀節目存在的“有意思,沒意義”這一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表示,真人秀節目其實可以承載更多的價值內容,比如嫁接歷史記憶、人性關懷、人物命運、健身健康、常識教育、職業體驗等,為其注入更深遠的精神內涵和社會意義,在體現社會價值的同時獲得更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那么,真人秀節目到底能不能兼顧知識性與趣味性?
《咱們穿越吧》總導演張國立要求該真人秀節目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盡一切努力和可能還原歷史:無論情節還是道具,都要經過歷史考證,并反復推敲。據了解,節目組聘請了近50位歷史專家作為節目的顧問,為節目中道具和涉及歷史的細節一一把關。張國立說,之所以這樣嚴格要求這檔節目,正是因為不想將真實的歷史變為戲說。
比如在“史前”節目中,制作方以現代人作為切入點,體驗保留火種、睡石洞等原始生活的同時,還將現代與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的話題相結合,并通過競技、爭斗、交易、表演等各種元素,填充史前時代的生活之樂。有觀眾在網絡上發表評論認為,節目中,演員喝著米酒,唱著現代歌,極具歡樂的喜劇風味。
觀看完《咱們穿越吧》節目后,《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紀連海認為,區別于戲劇形式的穿越,“《咱們穿越吧》不戲說,重考證,可謂是一部兼具歷史教育性和趣味性的中國歷史教育大片。”
記者也注意到,不少觀眾吐槽說,現在某些節目一旦展現歷史,難免會有說教的味道,令人看了“昏昏欲睡”。觀眾們期待有更多的真人秀或者其他形式的綜藝節目,能夠借助更多手段,讓普羅大眾真正地接受更加接近真實的“歷史”。
“用一邊學習,一邊娛樂的方式介紹歷史,何樂而不為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史研究員宋彥鵬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