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越來越多的文藝演出利用升降臺等舞臺機械營造效果,為觀眾帶來藝術享受的同時,也隱藏著安全隱患。
現代舞臺科技為我們帶來美輪美奐的藝術享受,與此同時,大規模、復雜精密的舞臺系統也時時隱藏著安全隱患。
5月9日,貴州畢節大劇院正在進行“2015臥龍杯‘中國美·勞動美’職工歌詠比賽”的彩排時,舞臺主升降臺突然下墜,80名合唱演員全部跌下看臺,8名演員受傷,現場一片混亂。無獨有偶,7月3日,西南科技大學舉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歌詠比賽晚會”,同學們合唱《地道戰》時,舞臺突然垮塌,導致后方3排同學瞬間“消失”,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舞臺塌陷事故為何頻頻發生?
舞臺事故引發關注
畢節事故發生后,相關負責人迅速前往現場進行事故原因調查,目前調查結果尚未公布。記者了解到,合唱團80人的重量,加上升降臺自身重量,應遠沒有超過文化部頒布的《舞臺機械臺下設備安全要求》的標準。如果升降臺承重符合要求,安全系統按照標準執行,應該不存在事故的可能。西南科技大學舞臺塌陷之時,前方與后方學生交叉搖擺,不少網友猜測是由于學生表演“動作太大”導致塌陷。有關專家表示,符合標準的升降臺能滿足演員可能的各種表演動作,靜荷載1平方米能承載510公斤,交叉搖擺也不會超過這個荷載。
“事實上,部分缺乏規范化管理的劇場,舞臺事故時有發生。一般來說,劇院的基坑深度淺的在2米至3米,深的到達20多米,相當于8層至9層樓的高度,事故發生會對演員造成嚴重的傷害。”長期從事舞臺安全標準研究的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標準研究中心主任閆賢良告訴記者。
除舞臺機械外,舞臺燈光等系統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現今,我國一場演出最多有上千名演員參與,數千名觀眾在臺下觀看,如此龐大的人流量,演出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對國內劇院進行過大規模調研的閆賢良告訴記者:“20世紀末,我國興起了劇場建設的熱潮,這些劇場如今都到了維護更新期。我國劇場舞臺機械配置不合標準、管理薄弱、運營不規范等現象普遍存在。”
舞臺安全標準落實困難
自2007年起,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組織專家,按照國家標準化要求,參照國際上同行業較高水平的標準,編寫、制定了《舞臺機械臺下設備安全要求》、《舞臺機械臺上設備安全》、《舞臺機械驗收檢測程序》等相關標準,由文化部陸續頒布。雖然已8年,不執行標準引發的事故仍有發生。
據相關專家介紹,不少舞臺機械生產廠家、設計施工單位能力不足,對舞臺機械的安全問題認識不夠,行業也缺乏資格審查和監督檢驗體系,導致生產、設計、施工方面不符合相關標準和不執行標準的現象比比皆是。“舞臺機械專業性很強,既有嚴密的技術要求,也有符合藝術的工藝要求,設計、制造、安裝、監理、驗收舞臺機械需要專門的行業管理體系。低價競爭、無門檻進入,是行業不規范的主要原因。”專家認為。
閆賢良表示,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劇院管理者對演出安全缺乏常識性認識。“舞臺機械使用前不進行安全防護系統檢查;吊桿沒有荷載標識;演出前不準備消防設備,演出過程有明火;劇院管理人員甚至不知道防火噴淋的開閥位置,我們還發現某些劇院在防火墻上開洞,甚至設計的防火墻在吊頂之上沒有封閉等。”他告訴記者,火災是劇院危害最大的安全隱患,而劇院屋頂塌陷遠比臺下設備塌陷的危害大得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相關專家指出,管理人員正確的操作、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合理的維護保養,是保證舞臺安全的重要內容。“演出過程中,燈光、音響操作人員很多時候由演出團體的燈光師、音響師負責,他們熟悉劇目,但沒有對劇院系統維護和保養的職責;舞臺機械操作大部分是劇場的工作人員負責,缺少溝通,不了解使用方要求。正是這種雙方之間的不熟悉、不了解,造成了事故的多發。”同時,有經驗的舞美人員能夠時刻防范突發事件,隨時留意演員的安全,對演出安全事故的防范起著重要作用。部分年輕的舞美工作者缺乏經驗、缺乏責任意識,也是安全事故逐漸增多的重要原因。
此外,演出行業缺乏專業的監督、檢驗、檢測標準化執行機構,相關部門沒有承擔起管理責任,也成為行業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目前,在舞臺機械設計階段缺少第三方審查,以確認設計文件;制造階段缺乏監制,施工階段缺乏專業監理;劇場驗收,常常是組織一批專家現場演示目測,缺少試驗檢測數據和安全驗證。”閆賢良告訴記者。
舞臺安全需警鐘長鳴
“如果不進行標準化規范管理,我國舞臺安全事故將會持續發生。”閆賢良表示,建立演出行業的安全檢查制度、演出安全標準化認證體系,保證演出安全標準有效落實,勢在必行。
“預防舞臺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政府部門、相關從業者和劇院管理者樹立安全意識,認識到演藝安全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同時,需要演出行業協會發揮作用,宣傳貫徹安全標準,通過專業組織進行有效督促檢驗;需要業內專業機構建立和完善第三方安全檢測認證和職業認證。我國舞臺塌陷事故頻繁發生,說明我國的演出業管理體系應盡快按照國家治理體系完善管理,發揮政府、社團、第三方協同治理的作用,全面貫徹執行我國演出安全標準體系。”閆賢良認為。
同時,舞臺機械生產、設計、施工企業應提高技術質量,嚴格執行標準,提高安全意識。而演出行業的市場化,同樣不能脫離政府調控。“舞臺機械的控制有很多特殊的要求,并不是做工業控制的就能做好舞臺機械的控制,需要對舞臺工藝有深刻的理解,了解演出的工藝要求,以及舞臺機械對安全保護的要求,包括多重互聯互鎖、超載超速報警、自動停車、緊急停車、防止誤動作等等。沒有能力的企業或低于成本的中標,必然導致事故發生。”專家說。
此外,對舞臺機械進行安全與風險的第三方評估,對保證舞臺安全頗為重要。“在歐美劇場管理中,風險評估報告在劇場安全制度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描述了演出中每個潛在的風險,說明了如何降低或消除這些風險、保證演出安全的措施,是舞臺上發生緊急情況時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這份評估報告,演出制作團隊可以精確地了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并提高重視程度,甚至調整方案。”專家向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