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我國對非文化交流中一個特別的年份。隨著南非“中國年”系列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貫穿全年的“2015中國文化聚焦”進程也已過半。通過創新嘗試,中國文化在非洲獲得了更高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雙邊文化界更是從交流走向了合作。兩大盛事相互映襯、彼此呼應,掀起中南和中非友好交流的新高潮。
南非“中國年”:高雅藝術走進非洲
繼去年“南非年”在華成功舉辦后,2015年,中國文化部與南非藝文部再次合作,在南非開展“中國年”框架下的系列文化活動。南非“中國年”是在非洲大陸舉辦的第一個中國國家年活動,涉及多項政治、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項目,這其中,人文交流項目最為出彩。記者從文化部了解到,作為今年聚焦品牌活動的重點項目,南非“中國年”的多項文化活動都旨在嘗試把中國的京劇、芭蕾舞、交響樂等高雅藝術帶到非洲。
3月15日,中國文化部部長雒樹剛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南非,出席了“中國年”開幕式及文藝演出。深圳交響樂團與南非藝術家一道,為來賓們獻上了一臺融匯中華韻味和非洲風情的交響音樂會,既有中國傳統優秀曲目如《春節序曲》、《黃河》等,又有兩國歌唱家共同演唱的南非民歌《索索洛扎》,在當地主流社會引發強烈反響,為“中國年”開了一個好頭。
南非“中國年”遼寧芭蕾舞團演出現場
作為南非“中國年”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近日,遼寧芭蕾舞團與約翰內斯堡芭蕾舞團聯合排演的《天鵝湖》在約翰內斯堡和布隆方丹兩個城市巡演了21場,平均上座率高達81.2%,以300多萬蘭特的票房總收入創造了約翰內斯堡芭蕾舞團在南非的票房紀錄。文化部外聯局非洲處處長松雁群告訴記者,此次巡演以“政府引導,藝術合作,商業運作”為原則,開創了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相結合的中非演藝交流新模式。尤為可貴的是,遼寧芭蕾舞團在打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在商演之余舉辦了多場針對青年觀眾的公益演出和芭蕾藝術講座,大大加深了中國芭蕾藝術在南非的影響力。
目前,“中國年”文化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從6月中旬起,將陸續有天津京劇院巡演和天津非物質遺產巡展、浙江文化節等大型活動。在第四季度,雙方計劃在南非舉辦大型文藝演出,為“中國年”畫上圓滿的句號。
人力資源培訓:文化援助機制化
對非人力資源培訓是“2015中國文化聚焦”系列活動的一大亮點。培養人才是長期以來非洲國家對中國的重要訴求,也是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對非關系“真、實、親、誠”四字方針的具體實踐。對非開展文化人力資源培訓,幫助非洲國家文化管理人員和藝術從業者提高技能,是近幾年文化部對非工作的一個重點項目。
據介紹,目前,文化部對非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并逐漸機制化。已有少林寺、霍元甲文武學校、浙江省文化館和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4家機構被授予“對非培訓基地”稱號;基本的培訓項目涵蓋武術、手工藝、聲樂、文物修復等。此外,“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計劃”在2013年正式啟動,該計劃旨在推動中非各100家文化機構開展長期對口合作,為全面加大中非文化藝術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合作、協助非洲國家發展文化事業提供了更加切實有效的平臺。伙伴計劃延伸出了眾多人力資源培訓項目,例如,南京博物館的專家小組于2013年赴尼日利亞,對該國文博系統業務人員進行培訓,講解文物保管與修復;文化部計劃組織非洲學員到遼寧的相關機構進行舞龍舞獅、芭蕾舞培訓等。
今年的人力資源培訓項目涉及范圍更廣、培訓人數更多。文化部將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天津霍元甲文武學校舉辦武術培訓班,在浙江省文化館舉辦陶藝培訓班,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舉辦非盟青年官員中國文化研修班,在天津動漫園區舉辦動漫制作培訓項目等。文化部還積極探索把更多的在華培訓延伸至國外,例如,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計劃與南非的職業培訓機構建立聯系,探索境外化培訓之道。
據了解,在即將于南非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文化部將繼續把人力資源培訓作為對非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培訓力度,健全培訓機制,擬提出“十大培訓基地”和“千人培訓計劃”。“對非人力資源培訓是人心工程。把中國的理念、成功經驗、模式扎根到人身上,中華文化才能發揮最大影響力。”松雁群說。
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為非遺合作搭建平臺
“2015中國文化聚焦”系列文化活動在中國國內和非洲20余個國家陸續展開,舉辦包括演出、展覽、研討會、電影周、人員交流等在內的約200項文化活動。在眾多活動中,非遺成為頻頻出現的一個字眼。2月5日至17日,遼寧非遺展示團攜烙畫、指畫、營口面塑、遼陽剪紙4個非遺項目赴博茨瓦納、津巴布韋、馬達加斯加參加“歡樂春節”活動,展示性、互動性強,特色鮮明的展演取得了極佳的效果。6月中旬,天津非物質遺產巡展即將在南非啟動,9位非遺傳承人將向非洲人民展示楊柳青、泥人、鼻煙等項目。
隨著中非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程度日漸加深,雙方在非遺領域的交流不再限于展示,非遺合作成為中非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內容被提上日程。非洲國家非遺資源豐富,僅法語國家就有10多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收錄,相比較之下,中國的非遺保護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中非雙方在非遺合作方面具有很大前景。
非洲武術學員來華接受培訓
中國文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與非洲的非遺合作首先應建立一個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平臺。中國應充分了解非洲國家非遺保護的現狀、政策以及訴求,在此基礎上把中國先進的理念和措施傳遞給他們。同時,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保護和傳承非遺的經驗,值得中國非遺保護者學習和借鑒。
中國文化部致力于為非遺合作搭建平臺。9月,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期間,中國文化部將邀請20個非洲法語國家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司局級文化官員或專家來華,參加非遺節活動,并與中國非遺專家、主管部門進行對話。據中國文化部外聯局非洲處官員透露,文化部將根據論壇期間非洲國家提出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舉辦一些非遺講座,例如如何申報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