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兜里用了6年的諾基亞還是可以砸核桃。2015年,當你打開智能手機用4G網絡瀏覽周邊美食的的時候,回頭再看,除了房價還與昨日一般繼續高挺外,在這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效率比城市膨脹率還快的時代,信息化的進程已經推動著我們打破了對于昨天的沉湎。
傳統KTV要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迎頭趕上,圍繞移動應用做文章無疑是重中之重。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2008年,電子商務盛行,傳統KTV拓展電商流量的道路往往選擇在第三方平臺上開展相關業務,而且以為這樣KTV便搭上了電子商務這股浪潮,但真正做起來之后,傳統KTV才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
僅僅在第三方平臺上開一個套餐窗口,只是KTV一個銷售渠道的拓展,并不能幫助這些傳統KTV掌握最終用戶數據,尤其是用戶的喜好、用戶的反饋等信息,同樣也不能更好地與用戶互動,少了這些,很多傳統KTV的業務電子商務化并不成功。而且價格高度透明化的電商平臺,給KTV帶來不是流量而是區域市場上血腥的紅海價格廝殺。
我們說,現在已經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電子商務也開始向O2O演進,為此,許多KTV開始做起了自己的APP、微信后臺等,但很多傳統KTV的思路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模式下,并且以為搞一個APP、開發一個微信后臺、做一個形式上的O2O就算是擁抱移動互聯網了,實則不然。2015年11月諸如業內標桿的O2O平臺K米,攜手老牌KTV錢柜轉型回歸,視易K米與1905數字娛樂平臺(央視電影頻道)達成電影版權到投播的戰略協議等新聞刷爆了業內朋友圈。這不禁給業內的移動互聯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精神是開放、規則則是資源平臺化、平臺共享化。它打破的是傳統商業模式中由信息差帶來的價值紅利禁錮。
工業社會的發展迫使企業的分工越來越明確,在互聯網時代下,商家發展講究的是專注與極致,考驗的是一個企業整合資源的能力,KTV更是如此。而相對于KTV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等直接走向互聯網化,倒不如把握KTV最核心的服務。
洞見需求是服務的關鍵,滿足服務的關鍵是開放。從錢柜時代到現在流行的純K時代,消費者對娛樂質量的需求越來越嚴苛,對于娛樂方式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預見消費者對于娛樂的需求,將促使在包房成為一個全新的Party house。
它不僅僅取決與硬件裝修,更在于一個開放化的軟件配套與服務平臺。它促使KTV必須與云端娛樂接軌,擁有一個更智慧、更智能的點歌娛樂系統。它能更開放的融入更多的娛樂方式,如觀影、游戲,乃至與能配套兼容更多的娛樂硬件接入。讓消費者在包廂內得到更多的娛樂體驗。它必須具備更多的自主玩法,讓消費者在包廂內時刻與外界流行的內容進行交互,如流行歌曲、影視節目、賽事等,進而刺激消費者創造、分享內容。它必須能運營,為KTV的線下活動提供系統性工具進而帶動包廂的消費。同時它必須更智慧,接入消費者的云端數據,讓每個消費者都能在包廂內發揮自己的個性,如私人化的歌曲。
互聯網時代,KTV商家遠遠比想象中能做得更多,他們能借助移動終端以及搭載在移動終端上的O2O平臺系統記錄并整合預訂、支付、訂單、會員等信息,最終積累起屬于自己的大數據,實現對消費者行為的洞察進而滿足新的娛樂需求。同時,他們還能夠掌握更具空間的營銷自主權,及時調整相關資源的調配、營銷策略并減少人力資源的額外支出。比如視易K米推出的智慧KTV,讓商家跳出傳統團購的桎梏,擺脫連自主定價和自主營銷都無法掌握的尷尬局面,自由玩轉包括時下最熱門的眾籌營銷、社交營銷等在內的營銷模式,并利用紅包、優惠券的裂變,讓消費者主動自發地進行傳播,以此吸引更多用戶獲取優惠券等到店消費,達到拉新的目的,無形中也提升了品牌和活動的影響力。
通過一個更為開放、資源更加多元化的平臺,傳統KTV或許可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打一個翻身仗,實現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華麗轉身,真正幫助KTV業務實現移動互聯網化。
后記: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生產力的發展是決定人類歷史的發展的根本標志。任何與之相背離的物質都會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于是,在現代商業進化史上我們目睹了諾基亞、柯達、摩托羅拉等巨頭一步一步的倒在了歷史長河中,見證了谷歌、Facebook、阿里、騰訊、小米的崛起。行業雖小,Open or over 取決于你的服務,更取決于你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