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你覺得什么牌子的音響比較好?我想很多朋友都會說BOSE。的確,BOSE作為一個大眾化的中高端音響品牌無論是在家用領域還是在車用領域都具有極高知名度。但大家如果不是音響發燒友,往往并不清楚BOSE和其他品牌的音響究竟有什么不同,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和很多人一樣,編輯我開始對BOSE深入了解其實也是從近幾年它推出的5.1家庭影院音響開始的。編輯至今還記得當年在商場展廳里,聽到它那從兩個煙盒大小的揚聲器里放出來的巨大且震撼的聲音。那種感覺就像眼睜睜地看著一個身高不到1米的四歲小女孩一拳放倒了一個1.9米的彪悍肌肉男。那個時候我深深地記住了BOSE,一個“違背物理法則”的音響品牌。
能夠繞開傳統認識中的“物理法則”跟“上帝對著干”,只有運用人類最偉大的武器:科技。所以,以BOSE為代表的科技型音響廠商和傳統音響廠商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當傳統廠商在絞盡腦汁研究優化現有音響技術的時候,科技型廠商在捉摸那些能改變世界的新技術。
所以會有部分音響發燒友覺得BOSE這類科技型音響品牌不夠發燒、不夠純粹。其實,這和BOSE這個品牌創立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于是Bose博士開始著手研究和改造他的那套音響,他發現一些性能參數平平的音響零件通過合理的搭配反倒會讓聲音聽起來更加悅耳。于是他開始了在音響實際聆聽效果方面的研究,并在8年后的1964年正式成立了以他自己命名的音響公司:BOSE。
為了保證BOSE的音響聽著更悅耳,BOSE拿出了一個必殺技:所有工程師不是技術男,而是樂手!因為Bose博士本人除了是電子工程師外,另一個身份是小提琴樂手。所以他相信如果樂手懂技術,誰也擋不住。
BOSE與汽車噪音的搏斗
回到汽車上,前些時間火熱的凱迪拉克XTS使用的主動降噪技術在汽車圈引起不小的轟動。一向注重舒適性的美國豪華品牌可以說將汽車的靜音降噪性能推向了極致,不過為凱迪拉克提供主動降噪技術的正是BOSE。
可能很多人初次接觸主動降噪都是從耳機開始的,近幾年滿大街Beats耳機、滿飛機BOSE耳機就能看出大家對主動降噪音頻設備的青睞。但這消滅噪音的技術在汽車上應用并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在30年前BOSE就已經開始了針對汽車噪音的研究。
但是在BOSE抱著噪音補償技術一直“蟄伏”到1997年,電腦計算技術幫助他們終于讓量產車的音響得以使用噪音補償技術。
噪音補償技術的原理是:通過車內的麥克風“監聽”車內噪音,然后根據噪音的音量和音調來自動調整音響的聲音,以補償被噪音掩蓋的聲音。這個技術一直沿用至今,也成為了主動降噪技術的根基——這就好像汽車ABS和ESP的關系一樣。
BOSE與車內空間的搏斗
對音響稍有了解的朋友和創業之前的Bose博士都清楚,要想獲得更好的聆聽效果必須要聆聽者與揚聲器保持恰當的距離,并且揚聲器周邊的空間必須比較整潔。但在狹小、擁擠的汽車車廂內,距離和整潔這兩點都做不到。那如何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呢?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BOSE就開始了一項名為“近場揚聲器”的技術研究。一直到1994年,這項技術終于變成了商用產品,并命名為“Auditioner”。
所以“TrueSpace”技術理所應當地應用到了許多裝備BOSE音響的汽車當中,好讓車內人員在狹小的空間內獲得如同寬大房間般的聽音感覺。
而對于車內空間不夠整潔這件事,BOSE目前也沒有什么更高科技的解決辦法。所以只能同其它高端原裝汽車音響品牌一樣,在車輛研發時進行長期且繁復的調校工作。
在BOSE剛剛舉行的“創新科技講堂”活動中,他們的工程師與編輯聊天時透露:即便是同型號車型的不同配置版本,他們都需要重新進行一次調校。天窗的尺寸、座椅的材質、內飾板的材質……這些都會影響音響效果,比如真皮座椅和織物座椅表面的聲音反射特性不一樣,同樣的音響在這兩種配置的車里聽起來是不一樣的。
為什么有的BOSE車載音響聽著很一般?
關于這個問題,編輯特別向BOSE的工程師求證了一下。首先BOSE是一個品牌,而不是一個型號。車載的BOSE音響也會有高低之分,更貴的車就能用更高端的音響系統,而便宜一些的車只能用入門級的BOSE音響。凱迪拉克XTS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它的頂配車型和中低配車型同為BOSE音響,但是級別不同。
而另外一種原因是車載音響在硬件的選擇和調校上,汽車廠家會規定一個大方向。這就好像家用高級音響會分為用于聽音樂的Hi-Fi音響和用于看電影的家庭影院音響兩個類別。
BOSE是個會音樂的技術狂,所以很牛X
相比看到這里大家也就大概了解了BOSE為什么這么有名,BOSE從來不喜歡為發燒友服務,而只做讓大多數人都覺得好聽的音響。并且他們讓音響變得更棒的手段也不單單是制造工藝和經驗,他們更注重技術的使用和開發來替代在工藝上的“費力未必討好”。這樣他們就能以并不算十分昂貴的價格和逆天的造型做出還算不錯的大眾化音響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