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主打"高清晰音質"的PonoPlayer播放器在Kickstarter眾籌平臺上獲得熱烈追捧,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了15000名支持者及500萬美元創業資金,將于今年10月正式發貨.事實上,由于智能手機的流行,普通用戶幾乎已經放棄了"MP3播放器"這種產品,即便是蘋果iPod,也遭遇了巨大的銷量影響.那么,這款PonoPlayer為何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呢?很簡單,因為音質.
PonoPlayer可以從其音樂商店下載并播放FLAC無損格式,不需要通過PC轉換,另外該公司還在營銷中主打24位、192KHz采樣率的所謂"黃金標準",來突出產品無損、高清晰的播放效果.不僅如此,PonoPlayer的盈利模式不僅僅在于銷售硬件,還推出了音樂下載服務.該公司宣稱,要想發揮PonoPlayer的完美音質,音頻文件來源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意味著用戶本來在iTunes等平臺購買的音樂需要進行"音質升級",每張專輯的成本大概在15美元至25美元(約合人民幣93至155元)之間.顯然,如果你擁有龐大的音樂庫,升級成本將十分高昂.同時,高分辨率音頻文件的體積也很巨大,你還需要準備一塊大容量硬盤.
非營利性數字音頻組織的工程師Christopher Montgomery表示,基本上,人類的耳朵已經無法分辨出CD音質及高清晰度音頻的區別.那么,是什么來決定數字音頻的音質等級呢?通常來說,是采樣率、位數(bit)及編碼率.
采樣率方面,CD一般為44.1KHz、而高清音頻則為96 KHz或192KHz以及更高.當聲音由波形轉換為數字文件時,首先需要采集樣本,再存儲為數字格式,所以采樣率可以說是音質好壞的根本,所以理論上是采樣率越高越好.其次,則是數字音頻的深度(位數),位數越高,動態范圍越寬廣.目前主流的音頻位數為16位(CD)及24位(錄音師等專業人員使用).最后,則是編碼率.這個部分很容易理解,就是壓縮程度,比如192Kbps的MP3文件顯然要比128Kbps效果更好、文件體積也更大.
看上去96KHz以上采樣率、24位的1400Kbps的FLAC音樂文件,就一定比CD音質更好嗎?理論上是的,但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人類耳朵的接收能力.基本上,人耳對聲音的感知范圍在20KHz左右,所以即便是提升采樣率,也需要以雙倍數提升.96 KHz或192 kHz采樣率的音頻實際上并不能有效被人耳感知.此前一項測試研究的結果表明,在554名聽眾、超過60個音樂樣本的測試中,能夠分別出CD音質及高清音質的人僅為49.82%.
那么,售價約為2400元人民幣、還需額外付出音樂升級服務成本的PonoPlayer值得選擇嗎?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CD音質已經足夠好,所謂的高清音頻并不能有效提升聽感,反而是一款高質量的耳機或是音箱,才能夠讓你明顯感受到音質的提升.
當然,這里并不完全否定PonoPlayer的價值,或許對已一些追求完美的音樂發燒友來說,一款PonoPlayer、高清音頻文件再加上一款萬元級別的耳機,這種搭配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完美,也是心理上的.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價格不低的播放器再加上需要音頻升級服務,這種綜合成本顯然過高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