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qs868"><source id="qs868"></source></li>
    <li id="qs868"><input id="qs868"></input></li>
  • <li id="qs868"><input id="qs868"></input></li>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家庭影院) > 你的電視丟失了部分色彩?
    你的電視丟失了部分色彩?
    更新時間:2014-1-9 11:26:35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導讀] 觀看視頻時,人們一般都認為視頻中顯示的事物,包括汽車、人、植物等,與影片制作者所錄制的原始圖像毫無二致。例如,如果視頻中的汽車為品藍色,那么我們就會認為影片制作者拍攝的汽車圖像就是品藍色。

      觀看視頻時,人們一般都認為視頻中顯示的事物,包括汽車、人、植物等,與影片制作者所錄制的原始圖像毫無二致。例如,如果視頻中的汽車為品藍色,那么我們就會認為影片制作者拍攝的汽車圖像就是品藍色。

      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如果您正在觀看電視節目或電影,那么極有可能每一個畫面的色彩顯示方式都已經過精心設計。

      杜比實驗室的Shane Ruggieri是一位專業調色師,從事電影和視頻調色工作多年,致力于提高電影敘事能力。有時他會為了營造氣氛而改變場景色彩,例如,加深紅色能夠表達憤怒,增加一絲蒼白的黃綠色則可暗示恐怖。

      還有些時候,Ruggieri出于實用原因進行調色:降低平均亮度,將色彩調為偏向藍色,他可以把在白天時拍攝出的場景調得具有夜晚效果。

      但是最讓調色師所痛恨的,莫過于受限于現行電視技術而不得不減弱場景色彩。現行電視標準支持的色域(也稱“range”)相當有限--其范圍不僅遠小于人眼能夠視別的色域,同時也遠小于現代攝影機能夠捕捉到的色域。

      Ruggieri把這種情況比作為,別人要求你寫一個故事,但卻不能使用字母表中的10個字母。他說,這就相當于對電影制作者說:“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不能利用你看到的所有真實場景。”

      電視的限制

      

      杜比調色師Shane Ruggieri在他的工作室中。
      為什么電視的色域如此有限?這是因為現代電視技術缺少亮度與對比度,杜比實驗室的Mike Rockwell在“《你的電視足夠亮嗎》”這篇貼子中介紹了這一點。
      現實世界擁有極為廣泛的亮度光譜范圍。例如,陽光下一朵讓人賞心悅目的黃花的亮度就高達14,700尼特。(尼特(Nit)是亮度測量單位,也稱燭光/平方米,或cd/m2。例如,一盞100瓦的燈泡能夠發射出約18,000尼特的光線。)一部銀色汽車的引擎蓋可以發出6,000尼特的光芒。即使是一塊黑色瀝青也能在陽光燦爛的下午發出2,100尼特的光芒。
      綜合以上事實,讓人吃驚的是現行電視的標準最高亮度僅為約100尼特--僅是一塊黑色瀝青亮度的一小部分。
      現行電視標準的亮度缺陷對于觀眾看到的電視畫面色彩產生了直接影響。
      下面是工作原理:白色是所有畫面中最亮的顏色,因為白色由所有其他可用的顏色組合而成。如果電視畫面的最高亮度為100尼特,那就意味著白色以外的所有顏色的亮度都低于100尼特。可以想象,突然,那朵陽光下擁有美麗色彩的黃花(拍攝時的亮度為14,700尼特)在家庭平板電視的畫面中變成了亮度只有800尼特的昏暗而模糊的形象。綠色的加州高速公路標志或者紅色的倫敦公交車?它們都太亮了,根本無法原樣呈現在電視上,需要調色師采用其他色彩代替,讓它看起來是正確的,以使其與畫面中的其他場景相調和。
      “現實與電視上的畫面大不相同,”Ruggieri如是說。“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是--當你無法真正再現導演的意圖、甚至是攝像機捕捉到的畫面時,如何才能使觀眾深深沉浸于畫面或故事情節之中。”
      對比度是關鍵
      不過,故事不僅與亮度有關,還與對比度有關。具有極高對比度的顯示器可以顯示出不同色調之間更微妙的梯度。而這種微妙梯度(有效增加了可用色彩的數量)反過來又提升了整體對比感。改進對比度,加之增加更高比特率圖像數據等技術創新,造就比以往更逼真的圖像。
      如果你能看到一朵鮮花不同色調的微妙轉化,那么你就能更好地感知圖像的深度與細節。你看到的畫面將不只是視頻,而更像真實的世界。
      在杜比,我們的目標是為創意社區群體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工具,盡量擺脫技術的束縛,充分表達藝術愿景。現在,我們正致力于克服現行電視標準在亮度、對比度和色域方面的限制。我們并不制造電視,但是我們將與業內的頂級電視制造商精誠合作。

    更多相關: 電視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行業之痛:音響PK【音響網專題報道】
    • 耳機的歷史——記錄它走過的發展足跡
    • 調音臺-音樂系統的心臟【專題報道】
    • 2013上海國際專業燈光音響展覽會[專題]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 走進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聲
    • QSC:從功放制造商到音頻解決方案專家
    • 六十八年風雨歷程 成就sennheiser傳奇之聲
    音響人物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m.bxg-tj.com 版權所有.1999-2014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86-755-33018766  傳真:+86-755-33010870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中市| 如皋市| 长宁区| 改则县| 湘阴县| 莆田市| 云龙县| 巴彦淖尔市| 卢龙县| 庆城县| 昌江| 遵义市| 郴州市| 寻乌县| 宜君县| 沅江市| 太谷县| 北宁市| 雅安市| 西盟| 富锦市| 南溪县| 博白县| 长顺县| 沙河市| 云南省| 会东县| 长葛市| 东平县| 西乌珠穆沁旗| 铅山县| 保山市| 闸北区| 阿拉善左旗| 彩票| 东乌珠穆沁旗| 屏边| 辽阳市| 永年县| 绥江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