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在線(AOL)周三宣布,曾風靡全球,并一度成為MP3時代標志性軟件的音樂播放器Winamp,在問世15年后終將在12月20日(美國當地時間)已正式結束其生命.
由于該聲明只是以一小塊橫幅通知的形式發布在Winamp網站上,所以這一聲明本身似乎只是小聲的嗚咽,并沒有很多人想象的那般壯烈.這款可以換膚的媒體播放器曾經在世紀之交風靡一時,甚至一度是MP3格式的代名詞.但自從2003年之后,便日漸衰落.
1997年,一名叫賈斯丁·弗蘭克爾(Justin Frankel)的大學生發布了Winamp媒體播放器,該軟件在發布后人氣迅速攀升.在1999年,Winamp母公司Nullsoft被美國在線收購.作為一款已有16年歷史的播放器,Winamp被認為是數字媒體播放的先驅,一度曾是人氣頗高的音樂播放器.
雖然Winamp可以支持MP3、MP2、MOD、S3M、MTM、ULT、XM、IT、669、CD-Audio、 Line-In等多種格式,但Winamp以MP3格式為其主攻目標.當時互聯網還不普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MP3光盤中都在根目錄保存著Winamp軟件,而且Winamp的播放音質也有相當的競爭力.因此,Winamp也一度成為了最大眾、最普及的MP3播放器.現在稍懂一些計算機知識的人都知道MP3,而在數年前,很多人會把MP3和Winamp弄混淆,可見其巔峰期的強大影響力.
1999年,Winamp母公司Nullsoft被美國在線收購,但這起收購很快被證明是一個錯誤,對雙方而言都是悲劇.Winamp團隊一直無法溶入AOL嚴格的企業文化.加上進入21世紀之后,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多媒體技術也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軟件可以播放MP3格式.且隨著在線音樂流播放服務等新的競爭對手浮出水面,Winamp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
在這樣的情況下,Winamp在2002年秋天發布了新版本WinaMP3,對以前版本做了很多改進,徹底更換以前的皮膚設計,但因此Winamp付出了大量占用系統資源的代價,不再適合后臺播放,甚至連打開Winamp就要等上好長一段時間.所有的這一切都讓老用戶開始失望.
2003年,美國在線將其所有的希望壓在最新版的Winamp5的身上,可市場反響仍不明顯.iPod的上市,以及iTune等軟件的崛起,Winamp的市場份額不斷縮小.2004年1月,軟件創始人賈斯丁·弗蘭克爾從美國在線辭職,幾個月后,Winamp僅剩的原創團隊也與美國在線道別此后,Winamp這款產品自此進入"活死人"狀態,更新頻率也隨之下降.
雖然Winamp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推出了Android和Mac版,但此時的忠實用戶也紛紛選擇離開.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Winamp終免不了被拍死在沙灘上.雖然據稱Winamp在關閉前依然在賺錢,但在今天的互聯網和電腦用戶眼中,Winamp可能早已名存實亡,成為了一款懷舊色彩濃厚的小眾產品.
|